3月20日,继全线热滑试验圆满完成后,由中国铁建昆仑集团施工总承包的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全线轨行区正式移交运营单位接管,标志着该线路全面进入动车调试阶段。
施工现场
市域大动脉 穿越主城区
成都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工程是成都首条东西走向的市域快线,线路全长约24.8公里,正线铺设轨道约51.5公里,线路90%以上穿越主城区,施工场地受限、周边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复杂,需迁改各类管线200余处,其中大直径带压管线等特别重要管线60余处。全线有9处基坑深度超25米,西大街-城隍庙区间风井基坑深度达46.8米。
据悉,盾构区间采用超过8米的大直径盾构机掘进,开挖面增大,进入主城区后,市政管线复杂、河道较多、与既有线交叉频繁。此外,施工过程中总计16次穿越既有运营线路,如红星桥站至建设北路站区间需下穿既有3号线、6号线,垂直距离仅相隔5米,盾构下穿既有线沉降数据必须控制在毫米级别。
施工现场
新能源应用 实现智能转化
为了提升铺轨效率,在全线创新使用新能源自变形铺轨机组等国内先进的地铁成套轮轨设备,实现材料快速运输、铺轨机智能转向,全面提升了铺轨作业效率。
线路还采用了应用于高铁施工的CPⅢ测量控制系统,轨道施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大大提升了140km/h运营线路的平稳性和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区间接触网施工应用全参数可视化集成计算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及精度;感温光纤应用创新“Z”型支架,从而防止光纤下垂。
施工现场
信息化推广 提升安全质效
为严格贯彻落实成都轨道集团“四保安全”理念,技术保安全上通过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轨行区智能化安全管理调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统筹优化轨行区施工资源调配,实现了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控可视化,有力地提升轨行区多专业交叉施工安全管理质效;管理保安全上通过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坚决做到有施工的地方有管理人员监管,严格执行早交底、晚交班制度,强化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逐步实现作业人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打通安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轨行区移交后,17号线二期工程的重心将向联调联试和车站装饰装修上进行倾斜,继续强化精细化管理,为下一步高质量开通初期运营努力冲刺。